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回望历史:北洋定远号沉舰打捞纪实

回望历史:北洋定远号沉舰打捞纪实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1894年的9月17日,中国北洋海军与日本爆发黄海海战,这是中日甲午战争的重要战役之一。双方各自出动了十余艘军舰,分别以“雁行阵”和“一字阵”对垒,一时间炮声四起、海水沸腾。

▲ 定远舰打捞记录图

这场海战从中午12时48分打到了下午5时半,其中最为壮烈的一幕出现在下午3时左右,彼时北洋的旗舰定远舰中弹燃起大火,日舰趁机迅速靠近,准备将其一举击沉,千钧一发之际,致远舰冲了出来,开足马力驰向敌阵。在之前的战斗中,该舰已多处受创,严重向右倾斜,左侧螺旋桨甚至露出了海面,因此这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冲锋,抱了必死的决心欲与敌人同归于尽。然而,这艘北洋军中航速最高的巡洋舰却在距离日舰尚远的地方,响起了一声剧烈的爆炸,一头扎进海里。

作为管带(即舰长),邓世昌从此成了英雄,光绪皇帝御赐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传颂千秋。然而致远舰和一船先烈也就此身沉大海,渺无音讯。

▲ 定远舰(来自网络)

直到2015年,沉睡海底120年的致远舰被重新发现。与此同时,这次发掘也标志着自2013年启动的“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取得了第一个正式收获。之后十年,该计划不断得到推进,至2023年,所有遗址尚存的北洋海军主力沉舰几乎都得到了确认和调查。在这十年,中联重科起重机一直伴随其中,进行着这一对话历史的沉舰打捞。

致远号

2013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启动了该考古调查工作。2014年4月考古队开始了全新的物探调查。经过勘探、潜水探摸、抽沙清理,终于在丹东西南甲午海战主战场发现一艘钢铁沉舰遗址。2015年,随着2件带有“致远”篆书字样的白瓷餐盘被发现,这艘沉舰确认为找寻已久的致远舰。历时三年的调查不仅获得了涵盖70余个种类共429件/套出水文物。

▲ 历史回顾以及打捞准备图集

经远号

就在2014年致远舰被发现的差不多同时,其西方约三十公里外的海域也收到了磁力仪探测的信号反射,一个1400 余吨的铁质巨物埋藏在海面之下十米水深的地方。

随着潜水探摸的展开,一艘出露海床0~2 米高、超过40米长的舰体残骸出现在了考古队员眼前。残舰的船壳钢板带有20~40厘米不等的厚重装甲带,与经远舰作为装甲巡洋舰的特征极为相符,同时采集到的一块德文铭牌也与经远舰为德国建造的史实相印证。等到2018年开始正式调查,通过对舰体中后段右舷外壁的抽沙作业,深埋在海泥以下5.5米的两个木质髹金大字“经远”终于露出了容貌,遗物中也发现了一块戳印着“经远”字样的木牌,至此确证了答案:这就是经远舰无疑。

▲ 打捞记录图集

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经远舰与致远舰同处阵列左翼,各自编为小队,互相应援。致远舰沉没后,附近的济远舰见状逃离了战场,与其编为一队的广甲舰以为有例可援,亦随之遁走,于是左翼彻底崩溃,徒剩经远舰孤军奋战。日军的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艘舰艇遂对其形成围攻之势,“先以鱼雷,继以丛弹”,致使经远舰身中数弹、火焰冲天、进水不止,于5时29分向左舷倾覆,成为北洋海军在交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军舰。

对话历史 启明未来

考古人常说一句话叫“古不考三代以下”,指以往考古人员认为发掘和研究的重点应该在秦汉以前,但实际上时代的远近与考古对象的价值没有关系,越晚近的东西有可能对我们现在的生活越重要、影响越大。不管从科技史、军事史还是武器装备史、舰船史的角度,深入了解甲午海战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过去十年对于甲午沉舰的所有努力与收获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不仅事关考古学自身的探索,也有利于历史学的发展。”

▲ 定远舰残片成功打捞

对于公众而言,能否有机会亲眼见证沉舰残骸本身或许是许多人第一反应所关心的。但目前来看,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多少可行性。考古负责人介绍说:“从技术角度讲,打捞一艘沉船沉舰不是太难的事。主要的难点是,这么大体量的一个东西打捞起来放哪儿?而且很多(沉舰的)保存状况,实际上不具备打捞的条件了。保护第一,不管是古代沉船还是近现代沉舰,首推的都是原址保护。”

除此之外,他认为北洋沉舰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它是海战场,北洋海军官兵的遗骸有它的神圣性,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纪念地来加以尊重,不要去惊扰它。考古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考古应该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文物、对待遗产、对待历史,在没有能力处理的时候,最好的就是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