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中国制造为什么有着穿越周期的力量?

中国制造为什么有着穿越周期的力量?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周期往复,寻找穿越

疫情反复,迫切需要保障的除了民生物资外,还有工业生产的供应链。疫情冲击之下,供应链的稳健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个制造大国的经济能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因技术变革所产生的产业周期,也开始出现浪头。比如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造车新势力,双碳目标带来的绿色能源,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淘金···这些周期在充斥着大量机会的同时,也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疫情下的这两年,增量收入成为艰难时局中的一道光。仍有一些中国制造企业交出了不错的答卷。2021年,京东方、比亚迪和TCL收入都是大幅度增长,闯入2000亿元俱乐部。美的集团在三个季度收入超过2600亿。潍柴集团也继续保持增长,销售额在5000亿元以上,并且将2030年目标定为万亿。联想集团最新数据显示,整个财年的营收有望超过4500亿人民币,相比两年前的3531亿增加了27%。而在最新的财年誓师大会上,“架设云梯、穿越周期”也被明确提出。这些增量收入俱乐部成员,在后疫情时代的迷雾之下,是否准备好了再次穿越周期:在新一轮的周期中,完成螺旋式的上升呢?

01

全球化:均衡器

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危险的极限外交时代,漩涡中的国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外交手段可能斡旋的空间,被压缩得像保鲜膜一样稀薄。我们更是看到,欧美与俄罗斯的供应链之间进行了一种撕裂式的硬分离,凸显了全球化的危险性。

全球制造的风险,一般是通过压缩供应链的流动性,在更小的区域流动,形成区域性制造,这两年尤其常见。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工业国家都在强调如何把供应链搬到本国,强化本地制造。与此同时还加大制裁和限制措施,给后面的追赶者施放更多冷箭。而相对价值链较低的东南亚国家,也在试图从原材料开始进行更多的装配制造和深度加工,拓展本地全面工业化的步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正在希望从中国占据优势的制造业领域,分得一杯羹。

不可否认,东南亚国家这几年在制造业迅速崛起。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也是锂电池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优质镍土矿的大户,印尼政府正在考虑所有的原材料都不出口。如果其他国家想利用这些资源加工,那就必须到印尼来投资建厂。

俄乌冲突之后,一些公司如3D设计软件美国欧特克,采用了直接跟俄罗斯切断关系的硬切割方式。虽然俄罗斯对于欧特克而言并非重要市场,但这种处理方式,也让人意识到二者之间脆弱的关系。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我们就需要在全球建立制造基地,紧密联系才会相互顾忌。

一些眼光长远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TCL旗下的华星光电最近宣布,印度华星生产的面板,已经通过认证开始正式供货三星。而未来,将大力推进在印度的生产本土化,扶植印度本土供应链。很多人不理解这一行为,但其实全球化的供应链是互相链接的,三星、LG已经退出液晶面板制造领域,让他们依赖我们的产品,会形成对中国制造最有利的局面。3月底美国通过的芯片振兴法案,要提供450亿美元围绕美国、日本、韩国等建立Chip4芯片联盟,就是要封堵中国。而韩国,则罕见地表现出了淡漠。这就是全球化的均衡器效应。

在印度尼西亚这个全球第四人口大国,日系车占比超过95%。而上汽通用五菱则通过在印尼建立制造工厂,在印尼取得了3%的市场占有率。印尼政府正在邀请五菱为主,参与电动车的标准制定。这曾是日系车的禁脔,而现在,我们闯进了这一领域。

本土制造,是最好的外交。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撕咬出来的。而作为很早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公司,联想集团七成营收是在海外获取,而生产制造则90%都扎根在中国。

全球化的思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加入WTO进入成熟期;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又在走向新的形态。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已经开启··

02

供应链共同体:稳定器

中国制造体量巨大,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30%左右,庞大而周全的制造体系,使得中国制造供应链并非是一个链条,而是呈现辐射形的网状分布。正是这种生生不息、互联关联、利益共生,产生了稳定器的作用。

麦肯锡发布的一个报告,将主流电脑供应商的供应链进行了对比,发现联想集团供应链的联系层次要比戴尔的深很多。戴尔用得更多的都是自己独有的供应商;而联想则更多地采用共性企业,带动了6000多家公司参与了共创。它在合肥的制造基地联宝科技,自安徽工厂落地以来,吸引了70余家上下游合作伙伴落户于此。这对于生态的维护,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个惊人的生态群落,在这个网络节点上进进出出。

这样的供应链生态,意味着什么?一台电脑和它的供应链,有什么意义?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产品本身更重要。电脑制造能力,比电脑本身更重要。

车载计算、混合云、智慧城市、智能服务,或者是“东数西算”计划,背后都是计算的支撑,而这些都是离不开这种制造能力的保障,而这种能力则需要体系的保障。

企业之稳,稳在中国根基,稳在自有制造。全球三大电脑制造商中,惠普和戴尔都是贴牌生产,而联想集团是唯一坚持拥有自主工厂基地的厂商,且绝大部分都在中国本土制造。全球每八台电脑,就有一台来自合肥。同样,联想在武汉工厂所生产的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这个城市最大的出口创汇源泉,单厂出口产值相当于武汉1/4和湖北省的1/8。联想集团之于武汉,就像富士康之于郑州,一个制造大厂撑起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省份的外贸出口。立足于本土根基,但触角遍布全球。

这些数字,既无法体现在财报收入之上,也无法体现在它的产品形态之中。但把视线放到民生视角,就会理解一个龙头企业的制造能力的含义。也正是这些供应链的深海网络,让这些龙头企业,不仅仅自己穿越了周期,也带动上游大小企业,一起涌动向前。

供应链的韧性,是穿越周期的稳定器。无数这样的供应链深网,也成为一个国家抵御风浪的沉锚,让基盘保持稳定。

03

数字化:加速器

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一个行业会不断地推陈出新维持生命力,不会轻易消失。纺织这一传统行业就是一个例子,美国先进制造正在考虑把电子、芯片做到衣服里,将一件衣服变成数字化中心。宁德时代,在去年注册32亿元成立了工业软件公司。一辆特斯拉汽车的代码数量超过2亿行,这背后的逻辑是,汽车的价值正在大踏步地从钢铁转向电子与软件。

一个企业的边界在哪里?这是想要高质量发展所绕不开的命题。而数字化转型,则给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答案:它既为自己深耕土地好打粮食,也突破既有边界发现新疆土。

在2020年二月份疫情还是未知的洪水猛兽之际,联想借助扎实的数字基础设施,快速复工。“4月实现100%满产”,当时《彭博商业周刊》英文版五月刊以这个故事来讲述“武汉重生”。重生是需要全新筋骨的,这种筋骨支撑了新制造体系的运转。很快,它也变成了其他企业乐见、乐用的解决方案,进而变成了可对外实施的服务。

当下很多制造大厂,为了提高自身的智能制造水平,都采用了数字化转型方案。源于自家工厂的视觉检测方案,TCL旗下的数字化公司格创东智,正在为很多3C工厂实现自动化的质量图像检测,从而代替检验员靠眼睛确定缺陷的繁重岗位。

只有重新定义边界,才能找到更大的蓝海。美的集团,除了在既有的家电领域之外,也开启了全新的边界:美的工业。实际上,美的在工业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在全球每2台空调中,就有1台是美的工业旗下的美芝压缩机。而它收购以色列的高创伺服控制器、合康高低压变频器,已经让它在自动化领域悄然合围,而在2017年收购的德国机器人库卡,则是这其中最惊艳的手笔。这次并购,改变了德国精英层对于中国制造的认知。传统的家电行业边界,已经被打破,新产业的疆土正在脚下延伸。

小记:寻找确定性的暖阳

国家意志、产业变迁和企业家雄心三种不同的力量的交织,使得产业格局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上不断冒出新的能量。中国制造需要迎头赶上,在新秩序正在成形的全球制造中,抢占先机。而全球化、供应链共同体、数字化,都是一种深刻的内生性保障机制。它们为企业穿越周期,带来了锋利的尖刀、坚实的盔甲和灵活的机动性。这一刻,人们可以从黑暗的迷茫中,大胆地张开眼睛,在不确定性的微弱亮光中,寻找确定性的暖阳。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关键词: 中国智造 周期 制造业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