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经营 > 深圳“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全文发布

深圳“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全文发布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轨道要点

“三个1000 公里”骨干交通网:远期形成1000多公里城市轨道、1000 多公里高快速路、1000 多公里高铁、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

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按照电气化复线标准,加快推进平盐疏港铁路改扩建,提升与内陆无水港间的铁路运输能效。建设平湖南内陆港,协调东莞推进黎光内陆港规划建设,构建近距离集装箱内陆港体系。积极推动小漠港疏港铁路规划建设,有效拓展港口腹地。

完善深圳机场轨道集疏运网络。构建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共同组成的联程联运体系。打造机场东空铁联运枢纽,实现航空、高铁、城际、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便利换乘。加快深茂铁路、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地铁12 号线和20 号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深圳机场轨道覆盖范围。

机场集疏运完善工程:深茂铁路、深大城际铁路、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机场东枢纽、城市轨道12号线、20 号线,深惠城际铁路引入惠州平潭机场。

加快构建多向贯通的对外铁路格局

拓展深圳对外国家铁路通道布局。按照国家、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要求,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的高铁通道布局,支撑深圳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东部方向,加快建设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谋划深圳至河源高铁,衔接杭州至广州高铁,形成深圳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新通道。中部方向,建成赣深高铁,加快推进广深第二高铁规划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开工,形成深圳联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西部方向,加快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积极推动深圳至南宁高铁前期工作,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战略通道。完成平盐铁路复线和电气化改造工程。研究推进与国内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

完善深圳铁路多枢纽体系。规划新建西丽、机场东、罗湖北、深汕等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深圳站、光明城站、坪山站改造提升,预留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等多层级轨道接入枢纽条件。创新国家铁路枢纽规划建设管理模式,推进分层设权、分层供地模式落地实施,推动枢纽与周边城市用地高效整合,一体化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多层级区域轨道一体成网

加快构建城际铁路骨架网络。大力推动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区域发展要素沿城际铁路集聚。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提升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沿线节点间的联系便捷程度。加快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建设,满足跨组团长距离出行需求。开展深莞增城际、深广中轴城际(常龙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等前期研究,服务于区域创新要素便捷流通。

积极推动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优化临深地区铁路枢纽规划布局、跨市城市轨道对接方案。完善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轨道交通联系,构建1 小时交通圈,形成契合经济社会连绵化发展特征的都市圈轨道服务格局。试点探索站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强化轨道枢纽与城市功能耦合。统筹推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和网络运营效率,提升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智慧化水平。

运输通道建设重点工程

国家铁路工程:赣深高铁、深汕高铁、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规划研究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深圳至南宁高铁、深圳至河源高铁等。

城际铁路工程: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皇岗口岸段,规划研究深广中轴城际(常龙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等。

枢纽工程:西丽站、机场东站等,改造提升深圳站、光明城站、坪山站、平湖站。

积极谋划深港跨界轨道交通。发挥轨道交通骨干作用,支撑香港北部都会区全面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引领深港两地“双城三圈”发展新格局。会同香港开展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前海)、北环支线延至皇岗口岸等线路规划,与香港探讨东铁引入罗湖站可行性,研究利用广深港客运专线开行高峰捷运化城际列车可行性。

拓展国际铁路物流新通道。加密深圳至德国、匈牙利既有中欧班列开行列次,推动开通深圳至英国伦敦、老挝万象等国际班列,进一步发挥深圳作为衔接“欧洲-东盟”的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作用,提升面向“一带一路”的辐射能级。探索构建连接东盟、中亚海陆联动新通道,开通海铁联运客户定制专列,打开国际物流发展新局面。加快中欧班列监管场站建设,增强回程揽货能力,优化跨境电商专列服务。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

加快城市轨道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轨道四期、四期调整工程建设,同步开展轨道建设期间交通网络疏解工作,确保城市交通平稳运行。全力建成5 号线西延、8 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一期、12 号线、13 号线、14 号线、16 号线、20 号线一期、3 号线四期、6 号线支线二期、7 号线二期、8 号线三期、11 号线二期、12 号线二期、13 号线二期(南延)、13 号线二期(北延)、16 号线二期等线路,扩大城市轨道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推进五期建设规划编制及落地实施,加强对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轨道覆盖。

推动轨道一体成网。重点完善市域快线网络,加快构建快慢结合、覆盖城市主要轴带和节点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引导“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空间形态。在城市轨道覆盖不足区域,因地制宜、适时适度推进小运量轨道建设。推动轨道接驳设施建设及优化调整,完善轨道“最后一公里”接驳服务。研究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网络财务可持续发展路径。

提升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换乘“无感化”水平。优化调整轨道交通沿线的公交线网布局和服务标准,增加轨道交通覆盖不足地区常规公交运力投放。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支线,延伸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强轨道、公交在服务时间、运力规模及信息指引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加快推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网络服务融合。

创新枢纽综合开发和管理模式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协同开发。以TOD 开发理念为导向,完善轨道交通场站土地综合开发管理制度,加强统筹开发力度。推进轨道车辆基地使用功能的有机混合,强化车辆基地空间的集约、高效和复合利用。加大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上盖及周边公共住房建设力度,加强公共住房项目与轨道站点的衔接。探索引入市场资金和主体共同建设开发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助力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促进枢纽与城市紧密融合。推进前海、岗厦北、黄木岗、2大运、平湖、鹭湖、白坭坑、五和等一批枢纽的站产城一体化开发。

推进轨道地下空间协同规划建设。重点依托轨道交通线网和站点,同步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再造地下空间。从功能流线、交通换乘、空间组织等方面整体开展轨道枢纽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统筹考虑地下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防灾与生产储备、商业空间等地下空间资源配置。

公交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轨道交通工程:城市轨道5 号线西延、8 号线二期、6 号线支线一期、12 号线、13 号线、14 号线、16 号线、20 号线一期、3 号线四期、6 号线支线二期、7 号线二期、8 号线三期、11 号线二期、12 号线二期、13号线二期(南延)、13 号线二期(北延)、16 号线二期等轨道四期及四期调整线路。

枢纽站场工程:前海、岗厦北、黄木岗、大运、平湖、鹭湖、白坭坑、五和等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城市轨道NOCC二期项目、深圳城市轨道BIM 全生命周期智慧应用示范线、轨道10 号线智慧地铁等。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关键词: 深圳 十四五 交通规划 全文 铁路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