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打造“4轴5廊6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打造“4轴5廊6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铁路建设规划消息:11月11日,《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规划纲要》是深入落实交通强省决策部署、指导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总规划”,是安徽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顶层规划,是中长期规划,重点解决总体规模、空间布局等问题。

《规划纲要》主要内容摘要如下,全文阅读请点击文末下载链接。

■ 发展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全球主要城市快速通达,省内省外互联互通,市级节点立体畅达,县级节点高效互联,乡镇节点有效覆盖,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有力支撑“安徽123出行交通圈”(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合肥到省内其他设区市、设区市到所辖县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到邻省省会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安徽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2035年,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5.8万公里左右(不含空中航路、邮路里程),其中,铁路1.1万公里左右,公路3.6万公里左右,干线航道3300公里左右,油气管道干线网8500公里左右;内河港口16个,民用运输机场11个,区域级及以上邮政快递枢纽16个。

专栏二: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

1、铁路。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和市域铁路,合计1.1万公里左右,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安徽”。其中,高速铁路约4300公里,城际铁路约2000公里,普速铁路约3200公里,市域铁路约1600公里,形成“三纵四横三联”快速铁路网,覆盖95%以上的县;将合肥建设成为衔接9个方向、引入13条线路的大型放射状铁路综合枢纽;实现主要产业带有两条及以上铁路连通,京沪、沿江等主要通道实现铁路四线构成,主要港口有铁路通达;谋划建设G60科创走廊合肥-芜湖磁悬浮通道试验工程。

2、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合计3.6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约1万公里,形成“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各市有环线、县区有双线、重点城镇全覆盖、重要节点全连通、主要通道全扩容”,基本建成“高速公路上的安徽”。普通国省道约2.6万公里,基本实现省会到设区市、相邻设区市、设区市与所辖县一级公路短直连接。

3、水运。包括干线航道网和港口,基本建成“航道上的安徽”。其中,干线航道网由四级及以上航道构成,规模约3300公里,形成“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的基本格局;内河港口16个,形成以“两枢纽一中心”(芜湖马鞍山、安庆江海联运枢纽,蚌埠、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合肥江淮联运中心)为核心的港口格局。

4、民航。包括民用运输机场和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建成“翅膀上的安徽”。其中,民用运输机场11个,形成“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65个,实现所有县级行政单元通用航空服务全覆盖。基本建成以合肥枢纽机场为核心,支线民用运输机场为骨干,通用机场为补充的综合机场体系。

5、油气管道。包括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干支线管道,约8500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含省际气源干线、省内天然气干线、省内天然气支线)约6500公里,实现管道天然气覆盖人口70%。原油、成品油管道约2000公里。

6、邮政快递。包括邮政快递枢纽和邮路。邮政快递枢纽共16个,由合肥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蚌埠、芜湖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以及其他13个区域性邮政快递枢纽构成。依托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邮路网络。

按照“主轴”实现主要节点间连通,“走廊”实现重要节点间、主要节点与重要节点间连通,“通道”实现一般节点与其他节点连通的原则,综合考虑节点间的交通联系强度,打造“4轴5廊6通道”的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到2035年,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实体线网里程3.2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约4200公里、城际铁路约1400公里、普速铁路约2600公里,高速公路约7000公里、普通国省道约8000公里,内河航道约2800公里,油气管道约6400公里。

(注:非本规划配图)

加快构建4条主轴。打造京港澳、武合宁、沿江、郑合杭4条综合性、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强化合肥国际联系和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安徽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4极之间联系,构筑安徽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主动脉。

加快构建5条走廊。建设沿淮、商阜景、连芜黄、宁洛、徽杭5条多方式、多路径、便捷化的交通走廊,强化省内“五区”之间及“五区”内部协调联动,促进皖北、皖西、皖南等区域一体化发展。

加快构建6条通道。建设徐阜武、盐洛、合青、合西、合福、武黄6条交通通道,提升安徽主要城市与周边城市群、都市圈的互联互通水平,完善对外通道格局,强化主轴、走廊之间的有效联通,增强国家、区域通道在安徽省内过境服务能力。

专栏三: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

4条主轴:

京港澳主轴。是国家京津冀-粤港澳主轴的组成部分,依托京福-合安九高铁、京台-合安高速等交通干线,形成纵贯南北的陆路大通道,对外提升安徽与京津冀、粤港澳等城市群的连通水平,内部串联淮北、宿州、蚌埠、淮南、合肥、安庆等城市,构筑皖北-合肥都市圈-皖(西)南国土空间开发主轴线。

武合宁主轴。是国家长三角-成渝主轴的组成部分,依托沪汉蓉高铁、沪蓉高速等交通干线,打造横贯东西的陆路大通道,对外提升安徽与沪苏浙区域、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的连通水平,内部串联滁州、合肥、六安等城市,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沿江主轴。是国家长三角-成渝主轴的组成部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宁安-宿望宣城际、宁芜-沪渝高速等交通干线,对外促进皖江城市带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京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之间的交流,内部串联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等城市,形成皖江地区开发开放和联动发展的主轴线。

郑合杭主轴。是国家京津冀-粤港澳主轴的组成部分,依托郑阜-商合杭高铁、合周-芜合高速等交通干线,对外形成长三角经中原地区连通大陆桥的便捷大通道,促进安徽陆海内外联动协同发展,内部串联阜阳、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城市,提升合肥都市圈与皖北、皖南地区的联络水平。

5条走廊:

沿淮走廊。依托淮河干线航道、沿淮高铁、泗洪-蚌埠高速等交通干线,对外打造安徽与江苏、河南沿淮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主廊道,内部串联蚌埠、淮南、阜阳等城市,支撑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促进皖北区域一体化发展。

商阜景走廊。是国家京津冀-粤港澳主轴的组成部分,依托商合杭-阜六-安景铁路、济广高速等交通干线,对外促进大别山区融入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内部串联亳州、阜阳、六安、安庆、池州等城市,打造带动皖西地区振兴发展的纵向廊道。

连芜黄走廊。依托宁淮-宁宣-宣绩城际、天天-芜黄高速等交通干线,对外打造连通苏北、南京、皖南的纵向廊道,内部串联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黄山等城市,加强安徽东部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增强皖南地区对外联络水平。

宁洛走廊。是国家大陆桥走廊的组成部分,依托京沪高铁-亳蚌城际、宁洛高速等交通干线,对外打造皖北地区联通南京都市圈和中原地区的快捷通道,内部串联滁州、蚌埠、阜阳、亳州等城市,支撑皖北振兴发展。

徽杭走廊。是国家沪昆走廊的组成部分,依托杭黄-昌景黄高铁、杭瑞高速等交通干线,对外打造皖南地区连接杭州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的快捷通道,内部串联黄山等城市,支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6条通道:

徐阜武通道。依托淮阜城际-京九高铁、徐淮阜高速等交通干线,加强京港澳、郑合杭主轴间的联络,内部串联淮北、宿州、阜阳等城市,强化皖北与苏北、武汉城市圈的联系。

盐洛通道。是国家大陆桥走廊的组成部分,依托郑徐高铁、盐洛高速等交通干线,内部串联宿州、淮北、亳州等城市,打造皖北与苏北、中原地区的快捷通道。

合青通道。依托合新高铁、明合高速等交通干线,打造安徽与山东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内部串联合肥、滁州(明光)、蚌埠(五河)、宿州(泗县)等市县,增强安徽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联系。

合西通道。是国家大陆桥走廊的组成部分,依托合西高铁、沪陕高速等交通干线,加强合肥、六安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联系,支撑合肥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合福通道。是国家京津冀-粤港澳主轴的组成部分,依托合福高铁、京台高速等交通干线,内部串联合肥、铜陵、池州、黄山等城市,是合肥都市圈经皖南地区至海峡西岸城市群的重要通道。

武黄通道。依托武安-池黄高铁、蕲春-东至-黄山高速等交通干线,是连接武汉城市圈、皖西、皖南、浙西的快速通道,内部串联安庆、池州、黄山等城市,提升皖西南地区的对外连通水平。

建设由枢纽城市、枢纽港站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高效转换、区域和城乡交通一体衔接。建设“1+5+10”的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70个左右综合客货运枢纽港站。

专栏四:安徽省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布局

1、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培育1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合肥。强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区域航空枢纽、全国铁路综合枢纽、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功能,将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中心城市。

打造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芜湖、蚌埠、阜阳、安庆、黄山。其中:建设芜湖、蚌埠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节点、国家级客货运输组织和转换中心,在跨区域人员交流和国家战略物资的中转集散中发挥重要运输组织功能。培育阜阳、安庆、黄山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安徽省与周边地区以及省内地市间的客货交流中发挥重要运输组织功能。

建设10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北、亳州、宿州、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是安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节点,在省内城市、县域间客货运输集散中发挥重要运输组织功能。

2、综合交通枢纽港站。

依托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铁路客货运场站、公路客货运场站、主要港口、民航机场等为主体,建设一批综合交通枢纽港站和全国邮政快递处理中心。其中,铁(管)水联运、公铁联运、民航主导的综合货运枢纽30个左右,以铁路、民航、港口等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40个左右。

3、枢纽集疏运体系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港站集疏运体系建设。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与运输机场的衔接,完善运输机场的公路集疏运体系。强化铁路客运站与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城市公交站点一体设计、同步建设、同期运营。推进主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引入铁路专用线。

(注:非本规划配图)

提高与沪苏浙地区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强化安徽城际铁路网与沪苏浙有效衔接,推进与苏浙毗邻城市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加强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互联互通。统筹规划建设省际通道,打通省际“断头路”,畅通省际航道,提升省际互联互通水平。

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长三角枢纽集群,协同推进港口群、机场群建设,打造交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强长三角区域城市公交系统互联互通互认,提升区域出行便捷性;提高区域运输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强地区间信息共享;共建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区域运力配置与运输组织,提高运力供给与运输需求动态平衡,提升长三角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和效率。

专栏五:协同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强化与沪苏浙地区对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重点打造武合宁、沿江、郑合杭3条主轴,沿淮、连芜黄、宁洛、徽杭4条走廊,徐阜武、盐洛、合青、合福、武黄5条通道,提升安徽与沪苏浙地区互联互通水平。

形成连通江苏的铁路18条,包括京沪高铁、沿江高铁、沿淮高铁、合宁客专、宁安城际等;高速公路省际出口28个,包括连霍高速、宁洛高速、沪陕高速、宁芜高速、来六高速、宁和高速等;干线航道8条,包括长江、淮河、芜申运河、水阳江、新汴河、滁河、驷马山干渠、白塔河。

形成连通浙江的铁路6条,包括商合杭高铁、杭黄高铁、杭临绩高铁等;高速公路省际出口8个,包括沪渝高速、京台高速、杭瑞高速、溧宁高速、宣桐高速、安宁高速等;干线航道1条,为新安江旅游航道。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