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上半年,汽车行业恢复速度弱于机械行业整体 | 中国汽车报

上半年,汽车行业恢复速度弱于机械行业整体 | 中国汽车报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8月7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2020年上半年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受疫情影响,今年初我国机械工业生产运行遭受巨大冲击,1-2月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3月开始企稳,进入二季度后回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朗。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呈现出增加值降幅显著收窄、主要产品生产逐步复苏、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稳、主要分行业恢复尚不平衡、对外贸易同比下降、机械工业景气指数回升等特征。

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利润总额下降20.23%

与全国工业相比,上半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降幅收窄0.23和5.7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高0.35个百分点。上半年机械工业非汽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8%,降幅小于同期机械工业总体水平,并较一季度收窄16.9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机械、内燃机、工程机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4个分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非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已由一季度下降39.98%转为上半年增长2.11%,高于机械工业总体水平9.2个百分点。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1%、利润总额下降20.23%,两项指标降幅虽均较年初显著收窄,但仍低于机械工业总体水平。

上半年,机械工业主要产品市场形势总体表现为:投资类产品市场恢复比预想的要快一些,消费类产品市场恢复比预想的要慢一些。具体看,“快”的一面得益于基建投资与能源建设相关项目的恢复与启动,工程机械、发电设备产销呈现较快增长;“慢”的一面的一个表现是作为大宗消费品的乘用车产销回升缓慢。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消费类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乘用车,上半年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2.5%和22.4%。受消费市场回升缓慢的影响,乘用车产销增速仍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我国乘用车目前以私人消费为主,集团消费占比很小,私人消费信心受阻直接导致了乘用车产销量的大幅下滑,而作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恢复状况要明显好于乘用车。”陈斌说。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而其中汽车类产品的消费则下降15.2%。

陈斌表示,疫情中政府管理部门出台的系列财政政策是推动机械工业行业较快恢复的主要推动力。但他同时表示,因为汽车行业的政策多为此前汽车行业出台过的政策的“再重复”,因此对汽车消费的恢复促进作用并不大,而应该采取一些新的刺激政策促进汽车消费。“疫情、国际经贸形式变化等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预期,尽管国家出台了系列刺激政策,但恢复起来也没那么快。我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恢复发展的重点不是刺激消费,而应该更多放在改革上,如税费改革。可以把汽车消费税后移,在消费环节征收,划归地方政府管理。这样或许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刺激地方汽车消费的积极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地方性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了。”陈斌如是说。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受疫情影响,机械行业发展受到影响,但疫情中行业总体表现出一定的发展韧性,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总体研发势头未减,不断有自主创新成果投入使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的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同比也呈上升的发展态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消费市场回暖,汽车行业产销将持续回升;但海外疫情蔓延也加大了部分汽车零部件供应风险。预计若海外疫情在下半年能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同比约下降10%。

民族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下滑压力大,高端化还需加把劲

在上半年汽车市场严重的下滑压力中,民族品牌乘用车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民族品牌市场占有率从高得时候占比45%,下降到现在的36.3%,这种下降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当前中国乘用车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显示,当前,豪华车市场下降的幅度并不高,而民族品牌主要集中的中低端尤其是低端市场降幅尤为明显。中国已经进入消费升级的换购时代,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换购消费一定是更高的车型需求,特斯拉今年国产后销量的快速增长就很能说明问题。

“中国汽车消费的年轻化越来越明显。即使父母出钱,购车的决定权也多在孩子手中。而这些年轻人对车辆的科技属性追求很高,特斯拉很好地迎合了他们的消费需求。”陈士华称,目前,在高端纯电动汽车领域竞争非常激烈,特斯拉正好弥补了国内品牌在这方面的竞争力不足。

对于民族品牌乘用车的发展,陈士华认为,民族品牌必须走高端化、向上突围的道路才有可能改变不断下滑的发展趋势,这一点从上半年表现较好的长安、红旗的发展中可以得到证明。正是靠着在产品力上的不断提升,他们才能在下降的市场中逆势增长。这也是上半年,汽车行业收入和各种管理费用在不断降低,而研发费用仍增长的原因所在。

此外,陈斌提到,机械行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前提是“因时制宜”,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智能制造,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不可一概而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