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经营 > “两会”前瞻:如果出现这个数据,预示财政力度会比“4万亿”更猛

“两会”前瞻:如果出现这个数据,预示财政力度会比“4万亿”更猛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当新增的货币通过信贷流入市场,银行利率被压低,这就很容易误导大家做出一些错误的投机行为。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44年后,GDP再次负增长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4月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上一次出现这样的负增长还得追溯到20世纪。
一次是在1961—1962年,中国GDP增速连续2年负增长。


当时大跃进刚结束,全国处于粮食危机中,一日三餐能吃到一个饼、一碗菜叶汤就已经是幸运儿了,更多的人是吃树皮、啃野菜,所以当时很多中国人营养不良、身体浮肿,身上的皮肤一摁就是一个坑。
吃不饱饭就没力气干活,所以当时中国的经济也是一片萧条。
1976年的时候,GDP也出现了负增长,当时国民经济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出现衰退,中国的三位伟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也在同一年相继逝世。此外还出现了天灾,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4亿元。
如果说之前出现经济负增长,是因为中国市场制度不完善,宏观经济手段运用不成熟,导致我们没办法在第一时间抢救经济。那么时隔44年后,疫情让中国经济再度陷入险境,我们是否能通过积极的政策调控,力挽狂澜呢?


GDP保3,国家必须出大招

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对两个数据非常敏感。
一个是“保6”,就是GDP的增速要保持在6%以上。那么这个“6”有什么重大意义吗?有一部份是心理因素,这就好像一个人收入1万块,另一个人收入9999块,我们会说前者收入是5位数,后者还停留在4位数,差了一个等级。
另一个是“保3”,就是中央财政的赤字率不能高于3%。财政赤字越高,代表着政府花的钱多,赚的钱少,那么穆迪、标准普尔等国际评级机构就会下调我国的评级,之后我们想在国际上借钱的难度就会加大,还会影响市场信心,导致资本出逃。严重的话还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这样评价国际评级机构:

我们目前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个就是美国,一个就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相信我,有时说不清楚,这两者谁的权力更大。

在本年度内,中国GDP想要“保6”已经基本无望,即便二、三、四季度能够实现6%的GDP增长,平均到全年,大约只能实现3%的GDP增长。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不轻松的,国家必须放大招。
很多经济学家建议,我们没必要恪守3%的财政赤字约束,政府必须大胆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且力度要高于2008年的4万亿计划,达到5—7万亿元。
于是就有很多人担心,这样会不会造成财政赤字上升过快,债务杠杆过高呢?
经济学家认为不需要担心,理由有四个:
第一,中国政府的负债率和发达国家相比属于良性,从2008年到2017年,日本、美国、英国、欧盟的财政赤字占GDP的平均比重是6.8%、6.7%、6%和3.5%,而同期中国不到2%,所以我们仍有提高债务规模的空间。
第二,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很多居民都希望购买风险更低、利率更高的国债来替代银行定期存款。截止2019年底,美国国债的规模达到了23万亿美元,中国的国债余额大约是2.4万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10左右,发行量与投资需求相差甚远。

所以经济学家认为,未来中国政府可以尝试用较低的成本发新债,然后还旧债。
第三,中国政府有两个巨大的资产包,一个是庞大的国有企业资产,另一个是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权,资产数量远远超过政府的国债余额,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政府还不出钱。
第四,债务杠杆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变动取决于国债余额和GDP的相对变化。分子是国债余额,分母是GDP,如果我们想要降低杠杆率,不要只想着降低国债余额,只要GDP的增速够快,那么杠杆率就不会提高。
前几个月,国家已经实行了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是1.7万亿元,同比上升了0.68万亿元,创下2017年以来的新高。此外,截至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是209万亿元,同比上涨了11.1%,这说明中国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
到了本月底,“两会”即将召开,我们需要重点观察中央政府,是否把GDP的任务量化在3%左右。如果是的话,那么比2008年4万亿计划更加激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投放,就是势在必行了。


资金泛滥之后,要小心“醉酒”

虽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不需要太担心财政赤字的问题,但是却要小心资源错配的问题。
以哈耶克、米塞斯为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曾经指出,当新增的货币,通过信贷进入市场,银行利率被压低,这就很容易误导大家做一些错误的投机行为,企业家盲目扩张,投资者疯狂炒股炒房等等。
比如有一个企业家,主要是做房地产生意的,当银行的利率下降之后,这个企业家就借到了很多便宜的钱,于是就会扩张企业规模,买地、买材料、扩招员工等等,而且还会去投资那些工期更长、利润更加丰厚的项目。
随着企业家的扩张行为,房地产的上下游行业都跟着繁荣起来,就业市场也变得火爆,经济一片繁荣。
但是我们知道,钱不可能无限制地流入市场,利率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否则就会变成恶性通胀。所以到了一定时间,央行肯定会踩刹车,减缓货币的发行量,提升利率。
此时,前期把摊子铺得太大的企业家,日子就会变得难过起来,借的钱太多,利息越来越高,贷款难度越来越大,现金流开始变得脆弱。为了不破产,企业家就会开始贱卖土地,裁员,工期太长的项目就会被放弃,变成烂尾楼。经济又开始走下坡路。
比如1929年之前,美国经历了“柯立芝繁荣”,出现了公司产能不断扩大、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的现象,后来美联储收缩货币供应量,银行、企业和普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恶化,最后使得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
奥地利经济学派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宿醉理论”,把“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比作美酒,一个人喝酒的时候很开心,喝完一杯再来一杯,喝完之后就开始呕吐,醉得不省人事。
所以未来中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后,我们要警惕那些本不应该被建的房屋被建起,本不该拿到贷款的人拿到贷款,本不该出现的岗位被创造了出来。否则等到国家收紧政策之后,市场就容易出现一地鸡毛。(来源:吴晓波频道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关键词: 吴晓波 两会 财政支持 前瞻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