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 三一救援实录:在雅安救援的六个日夜

三一救援实录:在雅安救援的六个日夜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截至4月27日,在雅安灾区,三一挖掘机施工量达到2300亩,三一压路机施工量约3.7万平方米,三一起重机每天连续8小时作业,完成30多栋民房、100多个板房、70多根电线杆的吊装作业,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三一救援队携带水、棉被、药品等物资深入周边10多个乡村,救助受灾群众1700余人。

前后方微博互动

向文波:救援,三一一定不遗余力

“关于雅安地震,三一四川分公司已经行动,有关人员已经前往灾区,也希望灾区有人与我们联系,三一一定不遗余力。”

雅安地震发生后,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第一时间在微博上表达了对灾区的关切。随后,在向文波的指示下,三一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在手机打不通,通讯几乎中断的情况下,如何更快速地协调安排救灾工作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为了尽量不占用电话,把通讯机会留给灾区更有需要的人,微信和微博成了三一救灾过程中重要的通讯工具。

据此次救援的总指挥祝文魁介绍,一方面,救援队通过微信将前线最及时、最真实的情况反馈给后方指挥部,以便统一调度和指挥;另一方面,三一也通过微博扩散,将救援最新进展,前线灾情信息向社会公布。

在芦山县,当有群众需要帮助或有地方需要大型机械开挖吊装时,他们很快便能找到三一的救援人员,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向文波在微博上公布了现场救援人员的电话;因道路不通,宝兴县尚未有救援车辆进入,水、粮、棉被等物资紧缺,三一救援总指挥祝文魁通过微博呼吁社会献爱心,他实时更新的救援微博得到网友动辄上万条的转发,微博粉丝几天内增至40000多人。

通过微信、微博,大家与雅安紧密联系在一起,三一的救援行动也更迅速、更准确。三一的救灾行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网友“ZIPPO70th”评论说:“我认为三一这次的救援安排是非常完善的。第一、二批及时派出设备和操作人员,抢占黄金时间,后续跟上保障物资,这样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行动证明三一在参与众多灾害救援行动后,确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一汽车起重机吊装活动板房

三一汽车起重机吊装活动板房

临时党支部火线成立

4月21日, 抵达震中芦山县的第二天,为统一指挥,团结力量,三一前线救援临时党支部火线成立,现场副总指挥李标志任书记,起重机四川区域负责人鞠玉鹏任副书记。临时党支部共有20多名党员,在此次雅安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临时党支部书记李标志,两次参加抗震救灾。在此次雅安地震中他更是身先士卒,奔赴在受损严重的芦山县、宝兴县等灾区,统一指挥、协调救灾工作。

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鞠玉鹏,4月20日下午2:00,携带包含食品、药品、棉被的三车急需物资,从成都出发,并安排两台起重机赶往灾区。在救灾过程中,他带领党员活跃在救灾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

芦山县新建体育馆受到严重损害,顶层吊板随时有掉落的危险,鞠玉鹏组织党员突击队参与险情排除工作,顾不上休息和吃饭,他们愣是奋战了一整天,将险情排除。

26岁的小伙子李龙舟是入党积极分子,驱车1800多公里从长沙奔赴芦山。4月25日凌晨,他冒着生命危险,带领队员挺进宝盛乡水田组实施紧急救援。4月26日,因为过度劳累、身患重感冒,李龙舟被队员们“强行”送进医院。

道路抢通、安置房建设、建筑物检修,即使是最困难、最艰险的时候,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也总是冲在最前,带领救援队员完成一个个任务,得到当地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肯定。

三一救援队总指挥、党委副书记祝文魁表示,“我们希望把这段时间形成的‘动作迅速、想灾区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敢于啃硬骨头、善打硬仗’的雅安地震救援精神弘扬下去,全力抢险,救灾,全面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并为灾后重建打下坚实基础。”

服务工程师抢修军车

4月23日上午10:00,芦山县至宝兴县的金花路段,连续下了几个小时的大雨,使得道路上能见度极低,一辆辆军车正在缓慢前行。这时,一辆满载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的军车突然紧急停靠在路边。

“有会修车的师傅吗?”看到金花路上有个修理厂,一名武警水电部队战士从车上跳下来,喘着粗气跑过去询问。

此时的修理厂已无维修人员,成为许多救援人员的临时休息点。正当所有人不知所措时,有两人同时站了起来。“我们会修理。”自告奋勇修车的一个叫伍锡斌,一个叫王万军,他们都是三一重工的挖机高级服务工程师。

据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介绍,这辆军车是从甘孜州赶往宝兴县去抢修道路的,因为大雨,宝兴昨天抢通的道路又出现塌方和滑坡,再不抢修,这条“生命线”岌岌可危。

不巧的是,这辆军车刚到芦山县不久,车灯就不亮了,如果不将灯修好,无法在大雨中顺利行进,满车的救援官兵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堵塞这条运输道路。

带上工具包,伍锡斌、王万军马上来到这辆军车旁。仔细查看后,他们很快发现是军车转向灯电线过热被烧毁。他们马上打开工具包,取出备用电线和工具,将电线安装好,整个维修过程不到半小时。之后,他们还将军车其它线路检修了一遍。确认没有其他问题后,军车再次开动向着宝兴方向出发。

当天下午,伍锡斌和王万军得到消息,抵达的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又一次抢通芦山至宝兴的“生命线”。

三一救援人员在前往宝兴途中协助战士运送危重伤员

三一救援人员在前往宝兴途中协助战士运送危重伤员

救灾物资送到群众手中

刚刚回到帐篷,口干舌燥的三一救援人员张欲晓就坐在地上连喝了两杯水。“从上午9:00到现在,我们连续运送了30多趟物资,水都没怎么来得及喝。”

自4月22日下午5:00到达宝兴县后,张欲晓带领的三一这支救援队便前往宝兴救援指挥部登记,以备不时之需。

据张欲晓介绍,23日上午,宝兴县穆坪镇党委书记郭刚强急切地找到三一救援队,反映今明两天缺转运车辆,请求三一支持。“我们当即把抵达的5台服务车、1台起重机全部调集,统一归政府调度。”

当时,穆坪镇下辖的新光、新宝、雪山、顺江、苟山、新民等村庄房屋受损较为严重,受灾民众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食品、药品等物资急缺。另外,由于穆坪镇四面环山,交通道路多为山路,没有运送车辆,物资难以进入。

在救援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三一救援队分为3组,进入村庄给灾民送物资。“最险的是我们进入雪山村的时候,路上余震不断、山体异响,有滑坡可能崩塌下来,山下村民大声提醒我们赶快远离危险路段。”张欲晓说,当时情况危急,他们打开车门冲了出去。所幸山上的石头被树木挡住了,一行人得以安全返回。“明天我们还会继续运送物资,起重机也将会在现场发挥作用,调运物资。”

另据张欲晓介绍,三一救援队还从成都采购了数车物资,均已第一时间分发给了芦山、宝兴的受灾群众。

截至4月23日下午6:30,在宝兴县政府统一调度下,三一5台救援车辆、近20名救援人员参与到帐篷、发电机、大米、油、饮用水、药品等物资的运送工作中。

宝兴县,三一救援队员协助搬运物资

宝兴县,三一救援队员协助搬运物资

“我们送您回家!”

“能帮一下我吗?我要去成都找我的亲戚。”22日上午,三位受灾群众到位于芦山县政府边上的三一救援指挥部求助。据其中的一位老太太介绍,在这次雅安地震中,他们的房屋不幸全部损毁,在成都的亲人又联系不上。

得知这一情况,正在组织救援的三一抗震救灾副总指挥李标志当即决定,在保证现有救援工作车辆需要的基础上,抽调两辆服务车,安排专车专人护送老太太及其家人回家。

雅安至成都约140多公里,经过近三天的满负荷工作,三一的很多救援队员均已疲惫不堪。为了保证安全,救援指挥部特意挑选了驾驶经验丰富的黄全先、周勇、姚兆明、罗小凰等四人负责护送。

一路上,由于老太太的身体不好,三一救援人员在负责驾驶之外,还担负起了照顾老太太及其家人的责任。考虑到老太太及其家人连日来都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饭,在进入成都市浦江县后,三一救援人员还特意驶下高速,就近找了一个饭馆准备了热饭热汤,让老太太及其家人得到了很好的休整。

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三一救援人员成功将老太太安全送达成都家人处。面对三一给予自己的帮助,老太太与家人均相当感动。一路上,老太太反复地说,感谢三一,并让家人一定要记住“三一”这个名字,一定要记住三一为芦山灾区所做的事。

在完成护送后,三一救援人员未做任何停留,再次驱车返回芦山,回到救灾一线。

五天以来的第一顿热饭菜

4月24日的这顿午饭,是三一救援队员进入震区五天以来,吃到的第一顿热饭菜。端着饭碗,他们热泪满面。

这顿热饭菜,是村民从思延乡石延村跋涉了几十公里山路运到芦山县的。“我们想要感谢三一重工的救援队员。”石延村村民说道。

石延村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当地下雨降温,还有几十名老人、小孩无帐篷居住。4月23日,在芦山县救援的三一救援队现场副总指挥李标志了解情况后,立刻决定率队前往。随后,一个10人的小分队,携带5顶帐篷、30床棉被、10箱方便面、20件衣物,冒雨上路。

“这些物资是我们救援队员的备用物资,但受灾群众比我们更需要。”当天上午11:00,三一救援队员从芦山县城出发。前往石延村的道路一侧是高山,另一侧则是悬崖。道路受损严重,又下着大雨,平时40多分钟的路程,他们足足走了2个小时。

走到石延村村口,救援队员发现两名60多岁的老人,因为没有帐篷,夫妻俩只能坐在危房里休息。队员们立刻将一顶帐篷、一床棉被分送给了他们。

抵达石延村后,三一救援队将帐篷、棉被、衣物、方便面等物资,挨家挨户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谢谢,谢谢你们。”领取救灾物资的村民说,有了帐篷和棉被,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离开石延村时,李标志很是感慨。这位曾在汶川救援半月的三一救援队员通过微信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声声感谢,如一股股暖流感动着我。这就是志愿者义无反顾奔赴灾区的动力吧。”

4月24日上午,在芦山县办事的一位石延村村民得知三一救援队的午餐是稀粥和饼干时,赶紧跑到三一救援队指挥部,他说,“村里别的没有,热饭菜还是有的。”他当即打电话回村里,让乡亲准备了六七十份热饭菜。一个小时后,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三一救援队的手上。

“这是我们5天以来吃到的第一顿热饭菜。”有救援队员在现场吃得热泪满面。

三一救援队最美女孩

4月23日凌晨一点多,终于拦到一辆从雅安返回成都的货车,娜娜子忽然有一种虚脱的感觉,她在微信朋友圈日志里留下了一段话,默默为雅安祈祷。

这位微信名叫“娜娜子”的女孩,就是三一集团挺进雅安地震震中芦山县的第一支救援小分队中唯一的女孩--曾丝佳。这名不到22岁的90后,跟随三一救援队徒步进入龙门镇,克服一般男人都难以忍受的生活不便,配合救援队发放物资。小姑娘因戴隐形眼镜连续几日无法清洗,左眼感染发炎,但她带伤坚持在救援一线。而她还同样曾是汶川地震志愿者。

4月20日8点02分,在成都的曾丝佳明显感觉到了脚下的震动。敏感的她很快意识到了地震。7.0级,又是四川,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袭来,她迅速在微博上搜索信息。不到一小时,她接到了所在的三一四川分公司总经理程吉军的电话,要求她马上去采购生活必备物资,装备给将进入震区的三一救援队。

物资很快采购回来了。“能不能让我也一块去,我做过地震志愿者,我知道灾区人民需要什么,我对付余震有经验,我去可能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可以做好后勤。”尽管知道救援携带女性无异于带一个麻烦,曾丝佳还是第一个向自己的领导、三一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欧立请战。

曾丝佳的家来自四川什邡,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家乡遭受重大创伤,自己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在地震中去世。雅安的再次震动,让她尘封的记忆一下子打开。

“当时,一家临时医院就设置在我们家门口,日夜都能听到伤者痛苦的叫喊声。”那年读高三的曾丝佳,不顾父母的担心与反对,当了一名志愿者,去医院照顾伤员,帮忙发放物资。

曾丝佳的坚定打动了欧立,他默许了曾丝佳悄悄加入队伍。“也许女孩子会更细心些。” 欧立这样说服自己。

4月20日下午2点多,曾丝佳跟随4台挖掘机,2台服务车,赶往芦山县的指挥中心,与程吉军的先遣队伍会合。同行的操作手、服务工程师、后勤人员一共有13人。曾丝佳是队伍中唯一的女孩,且年龄最小。随后出发的,还有公司携带了矿泉水、大米、棉被的物资车辆。

从成都到芦山,原本3个多小时的车程,整整耗去了近10个小时,凌晨一点才抵达。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震区条件的艰苦还是让曾丝佳有些吃不消。

“晚上天冷,没有地方睡觉。” 在等待芦山县指挥中心下达任务的过程中,救援队伍就在指挥中心旁边,烧了堆篝火取暖,靠吃饼干等干粮充饥。

第一天没有睡好,但第二天早上,当得知三一的挖掘机将派出参加当地灾民安置点建设工作时,大家还是精神抖擞,投入作业。

与此同时,当了解到距离芦山30多公里的龙门镇受灾严重,目前大型救援物资车辆无法进入,救援力量薄弱时,挖机现场指挥程吉军决定赶往龙门镇,先将救援队员自备的物资发放给那里的受灾群众。

因道路不畅,救援小组人员携带部分物资先行,两台服务车殿后。“我们每个人肩上扛的、口袋里揣着的,都是灾区急需的矿泉水。”两个小时的脚程,负重前进,脚都磨出了血泡,曾丝佳没敢吭一声,生怕耽误了大家的行程,耽误救援。路途一辆救援车摇下车窗,对三一的救援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在曾丝佳心里,这是她支撑下去的动力。

“龙门镇95%的房屋倒塌,灾情严重,沿路我们看到有人举着写有‘缺水、缺粮’字样的木板。” 曾思佳觉得一阵心酸。在龙门镇,三一的服务车一停,立即有不少群众围拢过来。组织好人员,打开车尾箱,曾丝佳和救援小组一起,将物资分发给群众,并挨家挨户了解他们当下最急需的物品。

4月22日中午,三一的大型物资车辆突破各种困难,进入震区。曾丝佳与三名同事将物资装入服务车,再次赶往龙门镇发送。一位50多岁的老大娘对她连声说谢谢。

三天时间,72小时,曾丝佳几乎没怎么合眼。每天晚上,她就与6个男同事一起挤在一辆服务车内休息。没有水刷牙、洗脸、洗澡,她的眼睛因佩戴隐形眼镜无法清洗而发了炎,却轻伤不下火线。

直到22日晚上,接到集团指挥部命令,作为受伤救援人员,她被要求强制休息、施行轮换作业,她才与3名同事依依不舍离开芦山返回成都。而新一批救援人员也将顶上去,接替他们的工作。

经历两次大地震, 90后女孩曾丝佳似乎比其他同龄女孩多了一份成熟。“对生命我有了新的定义,对身边人更多了一份珍惜。”

回忆起在灾区的日子,她还是有一阵后怕。震区余震不断,上厕所时,一大块砖头就从她头顶砸了下来。“我要是真的死了怎么办?” 曾丝佳说,当时她第一时间闪过脑海的是,前一阵因琐事与父母吵架而冷战,她还没来得及向他们道歉。

关键词: 三一救援 雅安地震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