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长沙制造以创新对接未来

长沙制造以创新对接未来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2011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式现场嘉宾云集、盛况空前

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小轿车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本次科交会上颇受关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进行讲座

长沙依靠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领军的工程机械产业带动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昨日,科交会开幕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为长沙政产学研金各领域代表作了一场题为《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历史跨越》的主题报告,为长沙工程机械“三剑客”了然全球产业未来变局和趋势,提前规划竞争路线指点迷津。

产业转移

知识人才汇聚制造大国

据路甬祥院士介绍,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万亿元,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从16.6%提高到20.3%,从业人员数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机械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也明显提升。2010年,我国制造业国内外销售总额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如何看待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异军突起?路甬祥认为,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型、外延式发展的倾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较少,在一些高端产品领域未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据统计,2009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口总额高达1800亿美元,绝大多数是高端产品和关键基础件。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占比低于10%。

不能因成为制造大国而盲目骄傲,但是成为制造大国也带来令人欣喜的资源流动,这从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可见一斑。

在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企业,来自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的技术、管理人才和团队,陆续加盟长沙制造,成为长沙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生力军。路甬祥认为,全球制造业转移加快了人才、知识向中国流动,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成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长沙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国外年轻的技术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提升产业链价值,使制造产业在技术、工艺等核心竞争力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empirenews.page--]

未来战士

长沙制造已见几分神似

路甬祥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画出的未来20年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描绘出中国制造未来产品基本轮廓,他将其归纳为五大特征,分别是: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记者发现,与这位“未来战士”对比,长沙制造已有几分神似。

路甬祥介绍,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制造模式,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和有害排放物、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长沙工程机械“三剑客”家族成员中,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已将再制造生产纳入产业拓展计划,这些有助于增加资源使用周期的循环利用,是为我国绿色制造产业填补空缺的力作。

智能制造技术是依托制造活动中各种信息的感知和分析、经验与知识的学习和创建,以及基于数据、信息、知识的智能决策与执行的综合交叉技术,它包括制造智能、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等。

这些专业的描述,目前已在山河智能智能遥控挖掘机产品中有精彩亮相;与此同时,中联、三一着手实施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控制,是为中国工程机械设备智能化的探路之举。

科技创新和新的需求与应用,将推动制造技术向极端尺度、超常使役环境的超常制造技术发起新挑战。这种挑战推动下的长沙制造创新,已结出成果。

在长沙工程机械家族,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融合双方技术创造出全球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这款采用紧凑型7节臂折叠技术、整车长度较同级别产品短30%,臂架重心较同类产品低10%,减少占地约35%的“新战士”,能适应在更狭小区域挑战更高尺度的泵送施工。

融合也是“未来战士”的重要特征。路甬祥预计,融合不仅表现在多种工艺的融合,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融合,还表现为软硬件技术与人文艺术、用户需求和体验的深度融合。

融合在长沙制造的血脉里,也已呈现引人关注的样本。路甬祥对于中联重科成功并购CIFA,实现市场、技术、管理、文化融合,在国际产业界获得美誉并探索出双赢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相信未来的长沙制造一定能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贡献更多更新的经验。

关键词: 长沙 工程机械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