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黑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步入“快车道”

黑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步入“快车道”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有着光荣传统。“一五”期间,原苏联援助中国156项,我省有十几项,其中机械工业占主导地位,有着光辉历史。经过五十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大变化。

我省机械工业已发展到50多个机械专业研究所。国家一类所4个,二类所10个,省市地方办的综合性机械研究所14个,企业办的24个。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

产品发展44大类,119个小类,产品1万多种,主要产品品种有2500种。其中,有10%达到国际水平,5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9年全省机械行业100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5.12亿元,比十年前增长5.3倍;主营业务收入1332.28亿元,增长5.51倍;缴税总额9.51亿元,增长11.75倍;利润总额71.52亿元,增长31.4倍。

“三大亮点”彰显知识产权发展态势

亮点之一,国营大型机械装备企业跨进核心技术、尖端技术的大门槛。

从我省企业专利分析看,机械装备业在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起到“龙头”作用。在2009年黑龙江省机械装备业专利授权量727件,实用新型专利540件,占全部企业专利授权量的74.3%。2009年黑龙江省机械行业评选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

全省机械装备业拥有国家级品牌的企业达19家,国家级品牌产品22个,拥有省级品牌的企业248家,省级品牌252个。

为啥有了如此明显“亮点”呢?

一是,国家的扶植政策,使国企知识产权产生巨大动力和活力。

2009中央财政共安排“数控机床专项”经费16.2亿元,一重、齐重数控、齐二机床、哈焊接研究所、哈工大、哈理工大学7家课题承担单位获得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经费21846万元,占中央经费总额的13.5%,其中一重集团、齐重数控分别得到7553万元和7338万元的课题经费。我省入选18项课题,占课题总数的9.3%,其中一重集团、齐重数控、齐二机床分别承担4项课题,是国内承担课题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二是,国企领导思维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思想理念盯在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中央大投入的带动下,企业也舍得花血本,大投入,大产出,产生大效益,出现可喜局面。

哈电集团2009年科技投入超过16亿元,完成科研课题238项,申报科研课题4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6项。共完成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150余项,新产品试制2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首台67万千瓦超临界塔式褐煤锅炉、国际首台35万千瓦超临界褐煤锅炉相继投运,正在开发100万千瓦超超临界褐煤锅炉、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K1类核用电机样机试制成功。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超超临界机组全部实现国产化。

一重投资40亿元在富拉尔基工厂进行铸锻基地的改造。将形成年产25万吨锻件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铸锻钢基地。投资2.5亿元开展核电锻件的科研开发工作,大连基地形成年达产5~6套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能力。

哈空调在哈尔滨开发区投资10亿元,开发500千伏电力变压器建设和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空冷系统建设两个大项目。

齐二机床厂总投资7.9亿元的“高档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已投入使用,并增添了国内最大的16米大型导轨磨床、XK2860型龙门移动式镗铣床以及数控落地铣镗群等关键设备,重型数控机床制造能力跃居世界同行业前列,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产品转型打下了基础。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核心技术有了飞跃发展。

哈电集团自主创新制造世界首台双缸双排汽66万千瓦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组在河北定州电厂投用。该机组主要零部件产品优良率达95%以上。同时,他们应用本公司自主开发的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940毫米空冷汽轮机末级叶片,使机组的效率和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齐二机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大重型产品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90%以上的数控化新产品达到国际当代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TK6932型超重型双立柱数控落地铣镗床成功研制,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与清华大学合作为西南铝业集团研发的新型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条重型铝锭组合铣床全自动生产线,一次试车成功。经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改写了同类机床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加快了中国大飞机制造速度。

在昆明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齐二机床有十个项目参展,并取得3金、3银、l铜7枚奖牌,成为中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家。在第四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会上数控机床高精度定位装置和硬质合金刀具刃磨装置两项创新成果在展会上获金奖。

哈锅炉的“超超临界100万千瓦火电重大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09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

[!--empirenews.page--]

亮点之二,中小企业进入“绿色通道”

跨进市场经济时代,带来了风云瞬息万变,一大批中小企业适应不了,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被大企业压垮,被同行挤垮,被南方企业来势汹猛冲垮。在工业调整时期,有的被卖掉了,有的被租赁了,有的不攻自灭了。曾一度,全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很多企业的订单锐减,产品出现大量积压,资金链日趋紧张,机械行业形势发生逆转。

然而,经过几年的拼搏,他们把挑战当成机遇,善于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重新崛起,杀出一条血路,形成一股新力量,豪迈地跨进“绿色通道”。哈泰富电气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辆直线电机轨道交通车辆在长春试制成功,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继加拿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研发和生产直线电机轨道交通车辆的国家。

黑龙江省双鸭山锅炉有限公司,是一个仅有260人的小厂,却有62项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有6项荣获国际国家发明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燃烧新型循环床工业锅炉”,彻底改变了上百年的老产品,跨越式变成旋转式锅炉。一位美国有影响的专家看到十分惊叹“这是工业锅炉百年历史的创举,具有划时代意义。”一位英国公司老板闻讯眼红,张口就出资几千万购买此项专利。董事长马成果挺起腰杆回应:“给三个亿也不卖,因为这是中国专利。”

十几年来,他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发生质的飞跃。产品由过去只能生产半吨锅炉发展130吨,由落后低效能、高排放跃升到国家环保节能重点严品,列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工业化示范工程,产品由本市本省覆盖到全国2 8个省市,远销到俄罗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专利技术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数的75% ,被批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亮点之三,民营企业在起“飞”

机械装备业在知识产权方面, “冒”出一支民营“尖兵”。有抗压性,有强烈的爆发力。虽然他们仅占9%左右,但在专利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确有突出业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民营“尖兵”,约有4部分组成:一是国营大企业“跳槽”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顶着重重压力,杀出“国营”,走上创新之路,自办研究所,自办企业,技术含金量高,有惊人成果,不仅占领国内市场,还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是大学院所的教师教授,甘当小企业的“高参”,把自己的专利技术贡献出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敢于向大企业叫板,用高新技术占领市场,使民营企业,越过越红火。

三是聪明精干的民营企业老板,有创新精神,跳出“家族式”办企业模式,扑捉信息,招聘科技人才,厂小能量大,抢抓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向高端技术进军,小企业有强大生命力。

四是“海归派”办的民营企业。从国外带回来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回国后,黑龙江省政府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和优美的创业环境,他们在高新技术开发园里,很快办起工厂。他们办的企业不大,但没有任何框框,一开始就瞄准核心技术,像井喷一样发展,打开国内外市场,很有“杀伤力”,企业办的有声有色。

哈尔滨四海数控科技股份公司是民营企业,一开始就是有哈工大几所大学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依靠全国著名的哈尔滨焊接技术研所的专利技术,生产自主技术数控切割机,成为全国名牌,远销全国各地,并在国家体育场建设中大显身手,被国内专家誉为“鸟巢裁缝”。

哈尔滨通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哈市是第一家注册成立的私人科研所,后发展成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

公司董事长王常春,是高级工程师,著名发明家,顶住难以想象的压力,研发了多项国家级的专利技术,先后荣获“国家发明铜奖”、“国家发明银奖”、“第八届第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科技金奖”、“中国电力工业部创新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荣誉,曾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专利十五周年成就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长的亲切接见,给了很高评价。

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申请专利62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具有效专利18件,其中发明奖2件。100多人小厂的高新产品已占领98个省市,并出口巴基斯坦、越南、印尼、巴西、俄罗斯等国。

[!--empirenews.page--]

“三大盲区”是制约知识产权瓶颈

“盲区”之一,思想上“夜盲症”。

在我国加入WTO前后,黑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一度走入谷底。十几年痛苦的打拼,经过调整、改组、改造,比较适应市场经济,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工业的模式还有很大惯性。拼经营、拼规模、拼市场、拼GTP,误认为已经过关了,表面的轰轰烈烈,皆大欢喜,满足于虚冒涨肚的GTP。但进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了。经过问卷调查,80%的企业领导对什么是知识产权,什么是专利权,什么是授权专利,什么是核心技术,回答不上来。思想上“夜盲症”露馅了:

一是急功近利,远水解不了近渴,认为专利技术、核心技术是慢功夫,眼前是抓经营,让员工能吃上饭,有钱赚就不错了,还没想那么远。

二是小富即安,没有危机感。认为几十年没有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不是过得很好吗?不用搞那玩艺。

三是不懂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没有专业人才,不会搞。

四是就差钱,申请维权费用太高,企业没有钱,搞不了。

尽管《专利法》实行25年,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知识产权在相当一部分领导中还是固守田园,坐井观天,挂不上号。

“盲区”之二,工作上“麻木症”。

我省机械装备业发展到1000多个企业。但在跨进知识产权时代,仍有90%的企业处于“四无”状态:无领导负责、无专业机构、无专业人才、无扶植政策、无奖励办法。有90%的企业有“盲区”。

从全国产业链看,黑龙江省机械装备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低端。我省的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80%是依靠进口。美国出口额的一半以上来自知识产权产业,经济增长的40%来源知识产权。收入高于美国人人均收入的40%。在我国有些先进省市也是依靠卖标准、卖技术赚钱,在人力资源和原材料方面投入很少,但获得的是整体产业70%以上利润。而黑龙江省的一些企业,则处于组装末端和低端,所获利润仅为6%左右。在黑龙江省很多机械装备业企业“有制造无创造,有创造无产权”的现象。

“盲区”之三,专利上“短命鬼”。

为什么专利“活”不长呢?省内有效专利中,有效期不足7年(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0年)占81%。自专利申请日起到授权专利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以维护专利权,否则在期届满前失效。有的专利在获得“出生证”一二年后就夭折。特别有的大院所的专利技术,获得荣誉,评完职称,撰写论文等,长期转化不了,处于纸上谈兵,无人问津。加之由于专利质量含金量低,缺乏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不适合技术储备,常常路边的专利鲜花无人采,造成专利“泡沫”和“短命鬼”,甚至一开始就是“死胎”。冷静分析,我省中小企业,真正有核心技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只是凤毛麟角。

[!--empirenews.page--]

“三大突破”,开拓知识产权新局面

中国正处于转型期。跨进二十一世纪,黑龙江省机械装备业又处于十字路口。加入WTO前后,机械装备业一度陷入谷底,一些大型机械工业也靠“打洋工”、喝“羊汤”、啃“羊骨头”过日子,因为没有专利技术,利润被“洋人”赚走了。经过十几年的打拼,终于“熬”出头来了,重新崛起,创造一个个辉煌业绩,在龙江七大行业中,再一次起到龙头作用。但是,新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又一次袭来。在这急流中,给龙江机械装备业提出一个具有战略性问题。机械装备业到底走什么路?步往哪里迈?

其一,突破“老思维”,铸塑新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兴企在科技,科技在领导,领导在思路。当前关键是梳理领导思路的时候。

值得反思的有些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仍然是老思维、老观点、老习惯、老办法走路,受到严重创伤。需要反思性和批判性挖掘思想上阻力,用开放的眼界反思现实,面向未来。

跨进知识产权时代,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知识变成无形资产,产品就是知识。

什么是企业新理念呢?就是“创新”二字。创新是企业灵魂,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把企业铸塑成创新型、知识型、信息型,具有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意识,行业意识,全员意识,全民意识。

怎样打造新理念呢?可分四个层面去塑造。

第一,举办高级班研讨会,理清“一把手”的思路。

当前靠大轰大嗡方式是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关键是解决企业“一把手”的思想转轨。抓“一”带“百”,形成“一变”带“万变”,“万变”促“一变”,上下一齐“变”。让知识产权在“一把手”头脑中扎根。这方面,党中央已经做出榜样,各省市一二把手在高级党校办班,调整结构,促进发展,带动全民行动。

办班可分批进行:第一批是示范企业和骨干企业“一把手”参加;第二批是中小型骨干企业“一把手”;第三批是民营企业“一把手”。邀请省长或主管省长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亲自授课;邀请国内外权威人士、著名大学教授讲课;邀请南方著名企业领导传授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讲清国内外知识产权趋向。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速成为知识产权的“霸主”,日本、德国提出科技立国,南非在金融危机迅速崛起,印度在专利技术干火了等等,认清创新是兴国强企的必由之路。给“一把手”清心洗面,扫清头脑中的“盲区”、“盲点”、“盲干”,理清思路,重新崛起。制定本行业、本企业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纲。

第二,举办中级班研讨会。把企业科研部门的“头头”吸纳进来。既要解决思想转轨,又要解决具体操作问题。邀请专家、教授讲课;邀请哈飞集团、哈工大、哈电机厂传授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哈电机厂曾花500万美元引进专利技术,经过的消化很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2009年的申请专利授权是前十年的总和。他们创办一整套的目标管理,规范制度,操作方式和经验,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推广的价值,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大张旗鼓进行系统报导。

第三,举办专业人员培训班。分期分批举办专利管理人员的培训班。先从示范单位、骨干单位抓起,省知识产权局会同哈工大、哈工程大学教授,直接授课,主要提高操作本领,使知识产权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抓下去,抓出成效。

第四,企业要层层举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研讨会。使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吸纳员工眼球,形成风气,人人想,人人抓,普及化,大众化。

其二,突破“老模式”,铸塑新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工程。必须用复杂思维,突破过去的“老框框”、“老模式”、“老办法”,探索新的体系,保证知识产权战略具体落实。

A、建立新的领导参谋体系。要大胆邀请国内外具有权威人士作为智囊团思想库。

要像双鸭山锅炉厂那样,厂长亲自出马,对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专利技术、核心技术、技术信息及时交流沟通,把企业的领导,提高到世界水平,研究世界动态,国内经济动向,提出自己的战略措施。

B、建立新的目标体系。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战略,要量化、细化、具体化。企业既要长期发展方向,又要短期目标,正式纳入企业的规划。把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按计划进行,逐月逐季分析,要像抓经营、抓生产那样落实。

C、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大的国营企业要建立专利技术管理机构,小的企业也要有专人负责。企业内部上上下下要明确职责范围,有专人落实。

D、建立新的奖励机制。省政府已下达了有关方面的扶植政策。目前主要企业要制定发明奖励的办法。按照价值规律,运用利益驱动的经济杠杆,分层次、分专利的贡献大小,进行奖励,要打破框框,实行专利入股办法,推动专利技术深入开展起来,从而使发明专利人“富”起来,企业“火”起来。

[!--empirenews.page--]

其三,突破老产品堡垒,铸塑核心技术平台,抢占技术制高点。

从调研中,发现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产品、老模样,产品老化,设备老化,思想僵化,固守田园。已成为推行知识产权战略一大障碍。大路货布满市场,市场竞争激烈,靠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劳民伤财。靠老产品过日子越走越艰难,越过越穷。

当今时代,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80%靠卖专利,靠核心技术占领中国市场,赚大钱,发“洋财”,而且还卖乖,设立种种技术壁垒,咔脖子,埋暗“桩”。而我们却有80%的企业靠引进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靠打“洋工”,啃“洋骨头”,苦了中国人的肚子,富了洋人的腰包。然而有人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要害是缺核心技术,缺高端人才,缺先进设备。

铸塑高端人才群。打破常规,跳出盲区,走出国界,创造美好环境,高新聘请国际国内高端技术人才、高端复合人才、高端技术领军人物,形成高端人才群,攻下核心技术,打造国内和世界品牌。

铸塑产、学、研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省政府出面搭台,由银行、税务、法律部门参加,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企业大学唱大戏,签订合同,组织核心技术项目“会诊”,发挥大学科研所的优势,实现“三创”、“三赢”,打造技术精品。

铸塑“硬件”,搭建核心技术平台。打造核心技术不是“忽悠”出来的,是靠脚踏实地,做“笨”工作,打下好根基。要大量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态势,瞄准世界上高端技术,制定出核心技术的发展战略目标,逐步实施;要大投入大产出,花血本投入资金,淘汰落后的老产品、老工艺、老设备,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政府要出台对税收、利润给予宽松政策,企业要从销售额中抽出3-5%资金用于科研投入;企业还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入股等形式,几股资金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进行改造,使之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战略得到实施,真正打造在国内叫得响,国外叫得硬的品牌,获得更大利润,在黑龙江省起龙头作用,故在国内市场占有三分天下,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装备制造 设备 工业 工程机械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